BOB半岛东莞:推进垃圾分类书写绿色答卷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2-02
 BOB半岛近年来,东莞市按照“三化四分”要求,强化政府主导功能,调动“条、块”两个维度BOB半岛,统筹“城、乡”一体推进,以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为切入点,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明确“分工表”。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明确镇街(园区)职责,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

  BOB半岛近年来,东莞市按照“三化四分”要求,强化政府主导功能,调动“条、块”两个维度BOB半岛,统筹“城、乡”一体推进,以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为切入点,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明确“分工表”。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明确镇街(园区)职责,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主要工作事项,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党建引领、两级联动、监管执法、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BOB半岛,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纳入行业管理职责内容。各行业主管部门发挥行业管理优势,指导、督促所管辖行业内的责任单位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的相关工作职责,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制定“路线图”。印发《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东莞市全面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明确2020—2025年每一年的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让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打好“组合拳”BOB半岛。按照“四开展、一纳入、重点突破、多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展党建引领、服务指导、市级评估以及专项行动,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常态化督导各镇街(园区)和成员单位,每季度会同第三方开展垃圾分类评估,并按阶段明确主题,随机抽取检查或组织专项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纠偏改错,查漏补缺;纳入“行走东莞”专项行动,推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重点突破居住区,加强监管和执法,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结合“无废城市”“美丽圩镇”“精神文明”“爱国卫生”等创建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纳入评选指标,融合发展,借力推进。

  共筑“同心圆”。市、镇两级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充分发挥这一共商共议共治平台最大效用,全市“一盘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与基层治理紧密融合,全面构建党组织、村委(居委)、服务企业、志愿者、居民代表“五位一体”的基层工作推进机制,助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

  东莞加快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管理系统,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配套、相衔接的运输网络。厨余垃圾采取“直收直运+公交站式”收运模式与“集中+就地相结合”处理模式,总处理能力达1500吨/日;有害垃圾采取“镇收集+市统一处理”模式,建有34个镇级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交由市统一收运,按危废管理规范化处置;健全可回收物收运处理系统,采取“定点交售+预约上门回收+互联网加”收运模式,设置固定交售点、流动回收车、智能回收机等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1280个。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主动对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回收增量工作;建成5个环保热电厂项目,焚烧处理能力达14750吨/日,实现日产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此外,逐步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坚决杜绝“混装混运”“抛洒滴漏”等情况。

  东莞市在全民教育、宣教培训、志愿活动和现场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组建“莞香花”垃圾分类志愿者和讲师队伍,培育“莞香花”特色学校,打造“莞香花”垃圾分类特色品牌,提升宣传影响力。以“社工+义工”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多部门发动党员、妇联工作者等群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发动、现场引导,持续开展“主题日”“五进”“周末课堂”等宣传活动;连续13年举办垃圾分类主题演讲比赛,连续3年举办垃圾分类“五大赛”,以文艺、演讲、摄影、新造物、绘画等比赛形式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充分发挥全市36个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和2个科普实践基地宣教“主阵地”作用……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有力有效引导更多群众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另外,在源头减量上下功夫,制定一系列源头减量制度文件,出台具体工作措施,倡导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从避免过度包装,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减少或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导“光盘行动”和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倡导绿色办公等方面,逐步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各类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

  2023年底,东莞市松山湖园区、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以及全市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28个镇60%以上村(社区)实施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9.2%。2024年将继续推动28个镇80%以上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九万里风鹏正举。以久久为功的信念为支点,东莞将围绕国家、省工作要求,更加系统、深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居民分类习惯养成,写就绿美东莞新答卷。